【“相聚海口,活力四月”之一】专家与您共话动物疫病防控免疫之道,一切为了防疫 第十一届哈兽研维科生物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论坛会顺利收官
发布时间:
2016-05-10 00:00
来源:
维科生物
作者:
大会开幕式主席台就坐嘉宾
2016年4月27日2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肉鸡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哈尔滨国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一届哈兽研维科生物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论坛会在海口市美兰区星海湾豪生大酒店隆重召开。
开幕式由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冯力研究员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研究室主任王笑梅研究员、海南省农业厅李万有总畜牧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秘书长、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哈兽维科”)董事长、总经理付朝阳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邵华斌研究员、哈尔滨国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云峰研究员出席开幕式,王笑梅研究员、李万有总畜牧师、付朝阳研究员发表重要讲话,分别对当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误区发表观点与建议。
哈兽维科董事长,总经理付朝阳研究员总结了哈兽维科与哈兽研的历史沿革,隶属关系。哈兽维科作为哈兽研直属国有大型兽用生物制品企业,是哈兽研科研成果直接转化基地,主要承担着畜禽疫苗产业孵化,研发与技术创新,生产与推广服务等工作。猪腹泻三联苗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LG株),蓝耳病经典株活疫苗(CH1R株)和变异株活疫苗(HuN4F112株),猪伪狂犬弱毒活疫苗(Barthak61株),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C株)均在国内率先投放市场,其产品品质稳定,多年来受到广大用户好评。公司储备的创新工艺和质量检验技术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另外,哈兽维科国内首个核酸疫苗生产线通过GMP验收并即将投产。最后,付总对业内同仁和与会嘉宾多年来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
此次论坛共分为猪病防控与禽病防控两个分会场,实用性的精湛技术、经验内容同时呈现,与会人员可谓经历了一次高技术水平的观念洗礼,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疫病特点及其防控理念的思考。
猪 病 专 场
【干货区遴选】
猪病专场论坛内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担任主持。
《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概况及其科学防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博导 冯力研究员
首先,业已证明,新的德尔塔冠状病毒在我国确实存在,并且已经通过回归动物试验证明这种冠状病毒对哺乳仔猪的致病性,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已经开展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研究,并储备多株从临床腹泻发病猪场分离的德尔塔冠状病毒毒株。而一种新的毒株从被发现到能够成功研制出一款有效疫苗,至少需要58年。
其次,冯力研究员就抗原变异得出疫苗毒株不保护“变异毒株”给出几点解释:
1、反饲或自家疫苗也有失效的情况,毒株匹配性能达到100%。该如何解释?
2、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白瓶苗的免疫效果不能代替三联活疫苗。
3、如果没有任何的交叉保护,无法解释PEDV只有一个血清型。
猪病毒性腹泻三联苗的研发及特点现状:
病毒性腹泻在我国普遍存在,临床上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PoRV)的二种或三种病毒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混合感染会加重腹泻症状,并且在临床上很难区分,均呈现水样腹泻,均感染小肠,具有共同的靶细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鉴于上述腹泻病发病现状,为减少应激反应,达到一次性免疫预防三种疾病的目的,因此有必要研制猪病毒性腹泻三联苗。
特点:
TGE+PED+PoRV三联活疫苗采用实验室研究结合临床研究的方法,在仔猪安全、母猪安全以及生产性能安全方面得到证实,于2014年获得新兽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针对猪轮状病毒的活疫苗以及首个猪病毒性腹泻的三联活疫苗,能够有效控制混合感染。
猪病毒性腹泻的科学防疫
观念上:应首先明确病因,完成抗体监测,实施科学免疫,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具体而言,在初步诊断上:
1、注意与营养性腹泻的鉴别诊断:发病时间和年龄段集中,没有传染性;
2、与其他非传染性因素的腹泻疾病的鉴别诊断为:散发,有不利因素的存在;
3、与伴随腹泻症状的其他传染病的鉴别诊断:除腹泻症状以外,还伴随有其他症状,如猪瘟(HCV)、猪伪狂犬病(PR)和猪蓝耳病(PRRS)等;
4、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5、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在免疫上,首先,应做到无易感猪群(群防),如:有肥猪先发的猪场,更应引起重视;哺乳仔猪靠被动免疫,要求做好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免疫是重点;抗体对活疫苗有干扰,要做到正确的免疫。其次,应明确疫苗不是用于治疗,应牢固树立传染病之根本在于防控的理念,当前腹泻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已经不明显,做好日常免疫,尤其是稳定期间的基础免疫非常关键,而反复反饲(强毒免疫)会导致猪群中长期大量的野毒存在,可能让我们的防控更加困难。因此抗体监测非常关键,应根据监测的抗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疫苗,抗体高的猪场使用疫苗会导致猪群的防疫状况更为复杂。
方法上:顺序为先注射活苗,再注射死苗,若顺序倒置,会导致免疫失效,对于猪场出现的感染或反饲状况,等同活苗免疫。
生物安全措施关键把控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彻底的清洗、消毒,空舍714天。2、真正的全进全出,多点饲养。3、尽可能将后备猪放到一栋舍。4、冬季产子舍保温。5、坚持自繁自养。6、避免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生产区。对于发病猪场,应采取:1、换舍产子(健康待产母猪移走)。 2、早期断奶。3、科学监测前提下进行紧急接种。4、生物安全隔离,彻底消毒空舍。对于稳定但受威胁场,应采取:1、科学免疫。2、做好生物安全。3、做好抗体检查。4、避免免疫抑制。5、保持猪群整体健康水平。
防控关键点:1、确定发病病原并作出准确诊断。2、做好全群免疫,不留易感猪群(尤其是做好后备母猪、后备公猪的免疫)。3、列入常规免疫计划而非季节性免疫。4、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多点饲养,全进全出,严格的消毒与空舍。5、做好产子舍保温6、避免应激,提高机体自身抗病力。
《猪场圆环病毒病防控》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博导 张桂红 教授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理念很关键
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整(PMWS)的病原之一,是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的主要病原,也是种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和仔猪先天性颤抖的病原,会引发先天性震颤CT、急性肺水肿、母猪群繁殖障碍、免疫抑制及混合感染等危害。张桂红教授提醒圆环病毒2型可影响母猪分娩木乃伊胎和死胎,是很多疾病的诱因。世界公认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圆环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希望以上几点引起在场猪场管理人员的重视。
圆环疫苗效果评估
科学的方法是需要全程评估,但缺点是耗时较长,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在现有条件无法达到全程评估的情况下,应结合以下标准对免疫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减少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减少淘汰猪、改善日增重、改善均匀度、改善饲料转化率等。此外,张桂红教授列举了一个案例,在同等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下,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日增重分别增高60g和12g,料肉比分别降低0.32和0.13,成活率均提高2.5%,以此说明猪群健康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表明市场猪价越高,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投资回报率越高。
张桂红教授强调,最近两年市场上商品化圆环病毒2型疫苗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宣传手段也很多,尤以宣传疫苗抗原效价高者居多,让猪场很难选择。但是,影响圆环病毒2型疫苗免疫效果中抗原效价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同样重要。无论是全病毒疫苗还是亚单位疫苗,实验室采用超速离心后,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或病毒样颗粒,一定要有病毒粒子,才能够达到防疫的效果。而有些疫苗公司生产的商品化圆环病毒2型疫苗没有或少量病毒粒子和病毒样颗粒,无法达到期望的免疫效果,并且与宣传不符。所以,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定生产成绩或中和抗体检验疫苗效果,没有条件的猪场选择圆环病毒2型疫苗不能只看广告宣传,最好看品牌或口碑。
建议
后备母猪做好免疫,断奶时免疫的猪只做后备猪时,1520周龄必须加强免疫;母猪群、公猪群免疫是必要的,尤其是开放式猪舍的公猪、母猪群最好一年免疫12次圆环疫苗。在猪场应注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而在免疫观念上,应追求病毒数量最小化,同时达到机体抵抗力最大化。
《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博导 田志军研究员
对于伪狂犬病毒(PRV),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垂直传播,其次是接触传播。猪作为最具耐受性的动物,是自然界病毒唯一的贮存宿主,会出现出生仔猪高死亡率与妊娠母猪流产情况严重等现象,因此业内开始逐渐关注这项疾病。
猪伪狂犬病的危害
猪伪狂犬病危害非常严重,可使猪场管理环节受到直接影响,具体来说:妊娠母猪会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为特征的繁殖障碍,哺乳仔猪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达100%;成年猪症状较轻微,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影响增重;公猪被传染会罹患睾丸鞘膜炎,精子质量下降;母猪则出现返情率高,但屡试不孕;断奶仔猪会出现神经症状、拉稀、呕吐,偶有死亡现象,饲料报酬率降低。
发病仔猪都是出生23天的仔猪,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发病时四肢无力、震颤、角弓反张,且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发病到死亡间隔约为5小时,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此病。
猪伪狂犬疫苗的使用现状及其特点
我国目前现用的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是由1979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袁庆志)从匈牙利兽医研究所引进了PRV BarthaK61株,并研制成功弱毒疫苗,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广泛应用。BarthaK61株疫苗(缺失gE/gl)目前在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市场占有率超过90%,另外,在我国应用的其他伪狂犬病疫苗有Buk株缺失gE(辉瑞),华中农大HB98株(TK+gG缺失),四川农大SA215株等。
猪伪狂犬病疫苗特点:1、伪狂犬病疫苗可有效保护强毒的攻击而无临床发病;2、可以抵抗临床发病,降低强毒排毒数量,但不能阻止强毒的感染;3、弱毒疫苗的保护效果比灭活苗好且免疫持续期长。
猪伪狂犬净化的技术条件及注意事项
疫苗可以有效控制野毒感染,使母猪群可以提供足够多的gE抗体阴性猪补充到净化的目标。
gE抗体鉴别诊断技术,淘汰阳性猪,评价净化效果。推荐采用“温和法”,即注意:1、尽量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2、逐步淘汰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的种公猪,完全保证后备猪为gE抗体阴性;3、公猪每年检两次,后备猪集中检23次,每年全群种猪检一次评价净化效果;4、特种猪群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小于5%最终确定控制结果。
此外,观念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现有伪狂犬活疫苗不能完全保护新流行PRVHeN1株的攻击,新流行株给PR疫苗免疫猪场造成一定的损失;2、现有狂犬病活疫苗可以对新流行株提供部分保护,合理使用现有疫苗,不必频繁更换现用疫苗和选择昂贵的疫苗免疫(每头份病毒含量大于105.0TCID50即可,可增加一次免疫),配合种猪gE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降低新流行毒株造成的损失;3、引种是该流行毒株的主要传播方式,引种应慎重;4.有效的疫苗配合鉴别诊断技术,采取“温和法”,猪场可以比较经济地净化猪伪狂犬病,而目前的商品化伪狂犬病弱毒(基因缺失)疫苗不具备净化伪狂犬病的条件。
《我国猪瘟的研究概况与科学免疫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博导 仇华吉研究员
我国猪瘟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趋势,偶尔在中小猪场与散养户中急性爆发,多见混合感染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呈现出临床症状温和化、病理变化非典型化的特点,容易引起误诊、漏诊。
猪瘟疫苗的分类及现状
目前猪瘟病毒分为3个基因群,而猪瘟疫苗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统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哈兽研和中监所联合研制,C株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并公认性能最好的猪瘟疫苗毒株,国外许多国家应用C株成功地控制或消灭了CSF。该毒株是在兔体上传480代以上致弱而成,免疫原性好,免疫效力确实,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对不同基因亚群猪瘟病毒提供免疫保护。
2.家兔脾淋组织冻干活疫苗。
3.原代犊牛睾丸细胞冻干活疫苗。
4.传代猪睾丸细胞冻干活疫苗。
在这些疫苗中也存在脾淋苗掺假、疫苗含有外源病毒、疫苗含量不够、疫苗检验方法周期长、不客观等问题,此外,很多人对防疫都有误区:并不了解防疫与实际生产的关系,过度免疫;过分追求“漂亮”数据,华而不实;重大疫病与次要疾病在防疫过程中没有侧重点,主次不分;难以掌控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滥用抗生素,舍本逐末。
猪瘟新流行毒株的特征
2015年以来国内一些猪场发生的猪瘟疫情以猪瘟病毒2.1d基因亚型毒株为主,通过回归动物试验证明,其毒力没有C株强,但试验发现,攻毒猪排毒期较长,临床处置不当,会造成二次感染。另外,分别测试猪瘟原代细胞苗,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对猪瘟2.1d亚型流行株攻毒保护效果,证实三种疫苗均能保护2.1基因亚型攻毒。临床发病猪场可能与疫苗本身质量有关。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证实,疫苗免疫猪血清与2.1基因亚型毒株交叉反差。
猪瘟防控的关键措施及趋势
从疫苗的品种、剂量、接种时间及途径等方面优化免疫程序、并通过剂量与频次的控制进行科学、适度的免疫,加强抗原、抗体监测,审慎引种完成种猪净化。
未来,猪瘟净化是大势所趋,因此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各方联动,将标记疫苗与鉴别诊断相结合,推动猪场净化,并且在猪瘟净化后期及根除猪瘟后,疫苗应该停用。
《养殖中的母猪与公猪管理》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副理事长、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博导 张守全 教授
后备母猪的发情培育要点
1.90kg调入配种舍,由配种员饲养管理2.9095kg限饲至125kg,80%喂料量3.90kg开始公猪诱情;2.及早与老公猪和老母猪混群饲养;3.首配8月龄以上和140公斤以上;4.注意环境卫生,减少子宫炎发生。子宫炎通常由于过量的抗生素和饲料中霉菌毒素,加之不良的饲养环境导致。而对于早期胚胎死亡的原因分析,认为雌二醇是早期胚胎分泌的妊娠信号,发育较快的胚胎合成和分泌的雌二醇对发育较慢的胚胎是有害的,雌二醇改变了自子宫内膜蛋白的分泌和成分,使发育较慢的胚胎着床失败。如产子数高的梅山猪,早期胚胎生长慢,分泌的雌二醇量少,更有利于更多的胚胎着床以及渡过1218天易死亡期。
提高发情率的具体方法
配种前优饲:降低类固醇激素的负反馈增加促性腺激素水平,与通过代谢激素直接对卵巢起作用等方式增加排卵率,以提高卵子质量。配种后劣饲:降低肝内物质代谢和肝P450水平与增加黄体的体积和重量等方式增加外周血液孕酮的含量,以增加子宫分泌的支持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第一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发情率低,应从头胎母猪配种上找原因。
头胎母猪哺乳期萎缩乳头在次胎恢复情况如下:二胎母猪哺乳期乳头萎缩率比头胎母猪高9.3%;二胎哺乳期萎缩数为135个,次胎恢复数为95个,适合性检验头胎萎缩乳头次胎萎缩与恢复比率不符合随机比率1:1,二胎中继续萎缩率为58.7%,在二胎中恢复率为41.3%,萎缩率比恢复率高17.5(P<0.05)。因此应改变传统观念,头胎乳头萎缩率与次胎恢复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促进关系。
而在产房母猪的日常管理上,应把握住以下几点:1.接产。2.冲洗。3.吊瓶。4.喂料越多越好。5.子宫炎母猪淘汰。6.奶水不足。7.产后发情。在饲养管理上,注意增加饲喂频率、保持新鲜、液态饲喂、增加营养密度,增加脂肪,早饲喂(2:006:00)或晚饲喂(22:002:00)。
总体而言,管理人员要为母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且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种,对经产母猪定期输精以保证新生仔猪的数量与质量,毕竟配种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还应合理、有序进行,不可大意。
《我国蓝耳病的现状与防控》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动物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团队首席科学家 博导 蔡雪辉研究员
蔡雪辉研究员领衔的动物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团队是国内率先开展蓝耳病研究的团队之一,他首先回顾了郭宝清副研究员于1996年率先证实我国有蓝耳病存在,并成功分离CH1a株的到现在20年来,哈兽研的科研人员与国内同行通过不懈努力,在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免疫学以及致病机制等从基础研究到应用领域不断揭开蓝耳病的面纱。我们从不认识蓝耳病到了解蓝耳病,20年来猪业养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蔡雪辉分别介绍了经典蓝耳病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渊源与各自的分子生物学与病原学特征,对于蓝耳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总体说明,并结合部分实验数据进行观点阐述,加深猪场管理人员对蓝耳病危害性的认识及防疫的重视程度。课题中特别讲解到HPPRRSV变异株的致病机制,介绍了HPPRRSV感染导致仔猪的胸腺萎缩,是该病的重要病理指标之一,而HPPRRSV诱发严重的炎性反应,导致急性的肺脏炎性损伤,是猪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国与美国是PRRS疫苗种类最多的国家,有近10种产品可供选择,除了VR2332株,CH1R株,以及近年来的JXA1R株,TJMF92株。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才为养殖户、农场主多用、滥用疫苗创造了可能,一旦病毒结合发生基因重组现象,那么,疫苗就会失去原本的效力。既然防疫作为一种药物行为,自然是过犹不及,因此疫苗滥用问题应该引起养猪场管理人员更多、更深入的认识,找到更为科学的猪群健康管理方法。
他们团队在结合大量临床观察与实验数据分析的的基础上,对PRRSV的流行现状作出以下三条总结:
1、更为复杂的遗传多样性,NSP2缺失多样性,进化分支更加分散,以北美亚洲性PRRSV为主,多种经典PRRSV共存。
2、出现弱毒疫苗衍生毒株,与疫苗株高度同源,氨基酸突变特征相同。
3、出现新的PRRSV分支,在新疆、黑龙江等地出现新的PRRSV分支,HLJ58与现有商品化疫苗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1%85%。
猪病专场顺利结束
为解决与会者对课题中的观点或是在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困惑,论坛还特别设置了答疑环节,专家分别就与会人员提出的关于猪病防疫与生物安全措施等细节问题作出明确、细致的解答。
随着提问环节临近尾声,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熊永忠宣布论坛圆满成功,再次对到场的专家与嘉宾表示感谢。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第十一届哈兽研维科生物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论坛会顺利闭幕。
【花絮】
开幕式现场人气火热
猪病专场论坛会答疑现场
哈兽维科技术服务总监夏伟与重点客户合影留念
哈兽维科首台高端流动检测车抵达海口即将为养殖企业展开检测服务
(摘自《赛尔传媒》)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