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启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12-02-08 00:00
来源:
维科生物
作者:
1月14日,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承办的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启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此次会议正式启动了“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的建设工作,研讨了学科群内的工作规则和发展规划。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王衍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院士、科技局局长王小虎等主管部门领导,学科群各专业性重点实验室主任、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以及有关方面的代表参加会议。
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由1个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8个专业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含1个共享实验室)和10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含2个共享实验站)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兽医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动物疫病防控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研发新产品,解决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共性、关键科技问题;培育和发展兽医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聚集和培养高水平的兽用药物和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人才。
启动会上,哈尔滨兽医所所长、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孔宪刚研究员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学科群组成及主要任务,对学科群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希望。王小虎宣读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聘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批复和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名单。刘旭、王衍亮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刘旭在讲话中强调了组建学科群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希望学科群能够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为确保我国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做出新的重要贡献。王衍亮在讲话中强调了农业部开展学科群建设工作的初衷,指出了当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紧迫任务,使参会代表更加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他表示相信,在农业部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的建设工作将得以全面推进。
此后,参会代表们就本学科群的工作规则和“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要长远规划学科群建设,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本学科群的首要任务应围绕动物疫病预防、诊断及综合防制开展工作,从基础理论到技术方法进行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
第二,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保障学科群高效运行。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作为牵头单位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各专业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试验站的职能和定位明确分工、落实任务,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实现学科群有机整合。从各单位的科研能力和资源特色出发,集中各自优势,以科研任务为抓手,整合资源,区划分工,有效避免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通过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力争在新型兽药研发、兽用诊断制剂创制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第四,一体化布局,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可通过建立区域性诊断实验室,科学、系统、准确地收集动物疫情监测数据,形成全国范围的动物疫情监测网,为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报、防控预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同时也为改进开发新的疫苗和诊断试剂提供基础数据。第五,上下游紧密衔接,利用产业链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可通过在共性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学科群内的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各单位的“人才、项目、平台”优势,共同解决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中的瓶颈问题,不断推出安全、高效、稳定的兽用生物制品及其配套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将以动物疫病控制关键技术、产业需求和学科建设为主线,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专业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以科学观测试验站为补充,围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与病原变异、病原致病机理与防控理论创新、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与诊断技术以及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等开展研究工作,构建起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立体网络;通过加强学科群内的沟通与联系,将学科群有机地组织起来开展项目合作和联合攻关,并通过学术交流、人员互访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平台共享,把学科群建设成紧密型的学术组织,使学科群真正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问题,为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摄影: 张晶
新闻推荐